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风水知识 > 阴宅风水 >

阴阳宅风水之十八格 (上)

2021-08-22 07:58:01   灵睿居士

我国的所有方术的本质都是一种趋吉避凶术。如果说对吉凶的选择与避免,是人对于命运的一种软弱抗争的话,那么风水术中对风水的改造与补救等,则较多地表现了人对于命运的一种主观能动的 态度。

风水家眼里的理想风水宝地,是背靠主山,山环水绕。主山来龙深远,气贯隆盛,左右要有山脉环护,或者左右前后另有砂山护卫,这样才能藏风养气。前面要有水相绕,水不宜急,天门要开,地户要 闭。这样才能得水存气,这就是理想的风水模式。

理想的风水宝地并非处处皆是,缺陷则常常有,人的择吉避凶有时难以圆满,于是就想着去改造地形,弥补缺陷,使之趋于完善。

改造弥补的方法主要在藏风与得水等方面下功夫。藏风的具体方法是培龙补砂。如果来龙低平,砂山残缺,不利藏风,则人工移土,填高补满,使龙砂藏风养气。对水的改造是多方面的,目的都是 要达到得水,如果基址的风水缺水,则可以在造当的位置开渠引水进来,有的采取开湖挖塘,筑堤蓄水的方法,使基址得水。如果是有水而水不理想,或太急、或不相抱、或成冲射,则用相应的办法加 以改造,如筑堤坝加以改造,使之平缓,或开挖河道使之改向等等。

另有一种改造风水的方法是用镇,如果来龙势猛,有不羁之象,就在山上修建宝塔、楼台以镇之。如果河水险急,泛滥成灾。也可修宝塔来镇压,所谓宝塔镇河妖就是这个道理。修桥也可以改良风 水,风水桥可以锁住水口,留住财气。但要方位正确,否则也会破坏风水,如广东省汕头市之海湾大桥及汕头市之另一大桥,遥相互应,形似符合风水格局,即好象以市政府为中心(穴位),两桥分别 为青龙、白虎,大海为明堂,对面之山为朝案。实则一吉一凶,其中一桥锁水有功,另一桥挡住来水,财退矣!风水也自破矣!

风水术认为房屋的布局和内部设置也可以矫正风水,达到趋吉避凶。如正门前有大路直射,或正当风,可以在门内设照避或屏风,就符合风水要求了。

相人术

,是中国古代术数文化星相术中的主要内容之一,简称相术。它以观察人的形体、相貌、骨格等,来测断人的性格、命运及贵贱寿夭、吉凶祸福之术。它包括面相、身相、痣相、手相、皮纹、形态、气色、声音等人体全相法,备细周详、内容丰富,现代流行统称其为皮纹学。

最早见载于典籍中的相人术,为《周易·系辞下传》第十二章:“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守者其辞屈。”依此,相人术的理论思想有了充分的根据,以《周易》中:“一阴一阳谓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的自然人事物理运变法则,与《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宇宙万物生成象数理论模式相结合,形成系统性理论,发挥运用。

相人术

认为“天人相副”,“天人合一”。将人看作一个“道纪”的小天地,以人心作为“太极”的“易”和“万物之始”的“道”亦为人之初生所禀之“元气”。人禀气而生,出为阴气,入为阳气,吐故纳新之间,人道立像生成。而在社会人群之中,又男主阳刚,女主阳柔,阳刚之气强壮,阴柔之气温和。相人术的着重点,在人与自然和谐,以此来观察自然界万物之灵的个体人身。人的形体实为外界自然宇宙的缩影,以头圆像天,足方像地,眼目像日月,声音像雷霆,血脉像江河,骨节像金石,鼻额像山川,毛发像草木等等,详尽相术由此拓展开来,配以形态、部位、流年法、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四季气色等等,又结合中华传统文化及民族风俗习惯的道德规范要求,与相术理论相配合,作为相术预测衡量人生吉凶祸福的基本标准。因此,在这种“天人相副”的思想指导下,其相法的内容也就十分广泛而深入,不仅分男女之相法特点,及男要得男相,女要得女相,阴阳不宜相反,君臣要得其正,男得女相不富不贵,女生男相克夫克子。男贵天庭,女贵地格。天庭就是额头,主像天;地格就是下额,主像地。男人额头宽广宝圆平正,初年大利,仕途昌达,地额肥大,晚年昌盛,但多主怕老婆。女人额头高广,克夫克子,其原因是一方面从相理论阴阳反差,四时不顺;另一方面,个性高张,主喜在外闯荡,不喜理家务,对丈夫和孩子疏于照顾。同样,男子天庭宝满,地额方圆,鼻直口方,五行得正,多为忠直之人,事业有成,名誉四方,自然怕“后院起火”怕老婆也在情宜之中。而这些却都与中华民族的文化道德修养规范有着极其深刻的关系。同时,相人术还将人相客体分为男子14岁、女子16岁定为相法界线,认为此时男女骨格生成,性格、形态大像初定,人生命运已经大致有所导向。相人术还以人的形态气色并重,而且辅以详密的流年法,及将人的体型特征与鼠、牛、兔、虎、龙、蛇、马、羊、猴等31种动物形态相类比。又把人的相貌大略分为威、怒、厚、懦、惊、呆、哭等22种脸型。人的相法又大分13部位,小分235个部位。在面相上又配以1岁至100岁的流年法,同时分三停、四渎、五岳、六曜等,再配以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四季气色,分精、气、神而论;痣相术,则是人面生痣,在身体的某一部位必然对应有痣,得其真学秘法者其验如神。面身之痣又分红、黄、黑、白、污等,以及纹痕和皱纹生在面相某一部位,其人运行这一年龄,必有对应的吉凶;手相术,及以人体肥胖瘦弱,个头高低,年龄大小与体型比例等,对应于手掌之厚薄、肥瘦、大小,以及指节长短、偏正、尖方、歪斜等,和手掌中之主要纹线:生命线、智慧线、感情线,又叫地纹线、人纹线、天文线,再结合其它辅助之健康线、命运线、成功线和纹线组成的三角纹、井字纹、星之纹、雁阵纹等等,同样配合阴阳五行、九宫八卦、四季气色、掌相格局等进行论命。面相、手相、痣相各自都有一套详尽的理论,而一些纹痕、斑痣等对应吉凶的解说,和16岁、14岁以前年龄的男女相术,却都是相师长期的社会阅历经验总结秘传,有很多知识目前还不能从理论上作以阐释,有待在验证的过程中,进行抛根问底的探讨研究。总之,真正精通相人术者,其技巧之推断,不仅与算命术,壹掌经等其它预测结果相吻合,而且预测的准确性也每与求测者客观实际的命运相符合。古往今来,相人术预测实践验证所得结论是,人体确实存在“宇宙生物信息”。

从理论上剖析相人术,人生命运同样遵巡万物生灭发展的变化过程,它既与先天生长环境和接触的人事教育有关,又与人的天赋本性直接无法脱离。虽然人是灵活多变的,后天的机遇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但人的品行本质,却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正如人之初生,心若混沌,太极不生,易道不成,命无所运。既至阴阳初始,二气交合,人心启蒙,性格初显,太极生、道作用,遗传基因的命运自有吉凶,吉凶生成大业。所以相法中的精辟名言:“七尺之躯,不如一尺之面;一尺之面,不如三寸之鼻,三寸之鼻,不如一点之心。”“未相面相,先相心相”“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广播福田,因果报应”既是易道的简说总结,又是相人术的根本所在。“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鼻是吐故纳新气脉的关键,相法的要理就在于此。“相由心生,相随心灭,广播福田,因果报应”,更是相人术的精要总结,说明了人心的善恶、爱憎、施舍与贪婪,其结果会不同,出发点是多么的重要,道德品质的修养是第一位的。明知吸毒死路一条,却要去吸,还梦想求富贵,神仙都救不了;明知奋斗就能得到,而要躺着睡大觉等运气,天上不会掉馅饼;同样有再好的机会运气,而自身无福享受,也就是没有那个命及本事,也是枉然。大千世界,人与人,人与自然都是和谐对等的关系,善恶不分,不顺应自然发展,一味的要求别人,巧取豪夺,其因果报应的吉凶自然可见。因此,《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的理论,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最早对人生命运提出的警世名言,并且在相术中列举了百例相人术因果报应的故事。道家遵训:“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却并非是道家与道教不承认命运存在,在历史上,孙思邈、吕洞宾,麻衣道者,陈抟等,都是著名的相学大师,为一代高道,但是,道家与道教自始至终都是在与认识命运的基础上力图研究、想方设法去改变命运,达到人生的理想境界。因此,古往今来,无论那一家或那一派,不管任何相人术,其第一要点都谈的是“心相论”,关键部位就是眼睛、鼻子和耳朵与整个相局的配合。研究中国文字词语组成,会发现许多词语、成语都与相术有关。如“聪明”一词,指的就是“耳”聪“眼”明。而面相气色与结合部位法、流年法论人的精、气、神运气等,则是相人术中高层次的详细内容。所谓“面相好观,气色难断”,这一境界,不只是经验的积累,还包含了许多知识。一般最浅而易见的道理: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四时失调,万物不长。将自然现象和谐到人体上,用通俗的话讲,日、月、星就是精、气、神,是四季天气状况等同于人的精神面貌,是精神面貌的三种形态。如果一个人萎靡不振,精神不爽,有气无力,惊慌失措,肯定是不吉祥的征兆,相师则结合相人术的众多知识原理,来推断其吉凶祸福。相人术理论思想的可贵和可取之处,在于体现了《易》、《老》的哲学思想,“天人相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即命运是由心念这一关键性格所演绎组成和决定的,因此,命运就具有可塑性和可变性。但要改变先天命运的不足,就必须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善事多做,恶事莫为,加强道德修养。它并非是“宿命论”,这在相理中也有由胖变瘦之相法,由瘦变胖之相法,和痣斑、纹痕增加或消失等变化阐释,以及“男相40岁之前不宜胖”,“相喜老来精神瘦”等等,都说明了命相的变化性,也符合人类健康生命节律,具有一定的人生哲理和养生的科学道理。

痣相术的理论思想,是面如一块美玉,上面生有好的纹痣,就好似玉有美纹,玉中藏珠,增加了玉的价值。若有恶的纹痣,却似美玉之中有了恶纹瑕疵,自然减损美玉的价值。

手相术的理论思想,即手掌如树木,树木有纹笔挺光滑明亮,自然美好,定能培植,必能茁壮成长,可做栋梁之材。反之,树木偏梢,枝曲节露,枯暗昏沉,无纹或恶纹,定然不吉主凶。当然,痣相术和手相术的内容哲理岂止于此,这里只是简略说明。

据《左传》、《逸周书》、《吴越春秋》等史籍记载,在春秋时代,社会上便流行谈相论面。约在战国未至秦汉之际,相人术已成为一门有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出现了不少名相士和相书。史学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相人与相地,相牛马,相刀剑相提论,认为同属于“形法之学”。两汉的王公贵族特重看相,宫廷和显要部门设有专司看相的“相工”。其时相法颇重视观察骨格,王充《论衡·骨相篇》“案骨节之法,察皮肤之理,以审人之性命”,即其概括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相骨与相形并重,尤重天生奇形,曹植《相论》谓:“使形殊于外,道合其中,名震天下,不亦宜乎?”梁刘孝标《相经序》对此有更详尽的发挥,可见当日时尚。唐宋两代至明初,相人术进入成熟期,体系日臻缜密完整,名相士和著作层出不穷。大相术家有着很高的社会地位,有的甚至被当道者礼聘为高级谋士,不少知识分子和上层名流也热衷于谈相论命。明代中叶迄于近世,相人术广泛流传于市井乡闾,被掺入大量玄虚荒诞的内容,无论理论仰或技术都缺乏创新发展,逐渐滑入庸俗化、神秘化的下坡路,致使相人术的社会地位日益下降,终至被视为江湖未技。

在众多的古代相术家中,最著名的是春秋时代的姑布子卿,战国晚期的唐举、许负,三国时期的管辂、司马德操和朱建平,唐代的袁天纲(罡)、李淳风和张憬藏,五代未的麻衣道者,北宋初的陈抟(希夷),金代的张行简,明初的袁珙、袁忠彻父子,清代的陈钊,范文国等。许多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荀子、王充、李白、司马光、黄宗羲等,对相人术也颇有兴趣和独到见解,留下了不少名言睿语。历代的相学著作不可胜数,仅宋人郑樵《通志·艺文》所著录,便有七十三部,但大都散失无存。现尚存世的早期相学著作,当推敦煌石窟所藏的唐人《相书》九个写卷,此书全面展示了当时的无名相术家对人体纹理、黑痣、器官等的认识,是中古民俗意识和社会民俗的反映,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四库全书》中的《月波洞中记》、《太清神鉴》、《玉管照神局》、《人伦大统赋》四种相书,是敦煌《相书》之外现存最古的相书,史料价值更高。而社会上地摊出售的《麻衣相法》、《柳庄相法》、《相理衡真》等等,多为伪托假借,或转抄拼凑,错别字矛盾处颇多,令人费解,与真本两者相去甚远。可见现在社会上的许多相书,以赚钱为目的,以讹传讹,误人不浅,而许多照此学用的人,就更该注意误人害人的恶果,须慎辩真伪。

任何一种学术,都有它的历史局限性和落后性,更何况相术文化的庞杂繁乱,其队伍之不纯,则问题就更多。而其体系毕竟是建立在对生命符号的研究之上,与对命运的符号表征——人相的观察和判断,植根于人与自然及社会规律的全息哲学观,其本质仍有符合科学精神之处,未可全盘否定,而应真正的负起责任,正本清源,承前启后,将这一学术引向正确的轨道上来。

作者:李世鹏

相地术,多称为堪舆或风水术,又称地理风水术。是在选择阴、阳宅,或相住宅或墓地时,观察地理环境,以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来辩析一个地方气、风、水的流通情况,再配合阴阳五行、九星、八卦、二十四山向方位、二十八星宿,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等等来决断吉凶,选择吉地的方术。

堪舆,最初是天神名,其数为十二个,与地面的十二区域相对应,表示天与地的对应。后来大概因为占家中有一派专以这十二神断吉凶,故称这类占家为堪舆家。又因该类占卜主要是通过观察天象判断地域的吉凶,故许慎在注《淮南子·天文训》时,将“堪舆”二字的意义作了引伸:“堪,天道也;舆,地道也”。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中又进一步发挥:“盖堪为高处,舆为下处,天高地下之道也”。这种引伸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堪舆术追求天、地、人协调的理想,亦成为后人对“堪舆”二字的理解。

一、风水的起源与理论

风水,起源于阴阳五行之说,而“风水”二字,始见于晋代郭璞所著的《葬书》。《葬书》是郭璞探讨死人墓地风水的书。在古代中国,自仰韶时期起就已有了明确的阴、阳宅之区分,以后选择墓地以求祖先庇护的观念不断发展,至晋代郭璞集其理论之大成,著以《葬书》,专门探讨墓地的风水问题。虽然如此,这一理论也极大的影响了阳宅的风水观念,至此以后,几乎所有的风水理论都由此标榜而来。《葬书》云:“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里所说的风水,指的是阴宅的葬法原理。《葬书》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乘气说:这是选择葬地的大纲。关于“气”的理论非常复杂,大致说来就是阴阳协调、五行得当,气运畅达,流通方便,是中国人思维方式所求的最高境界。

2、藏风得水说:这是乘气的主要保障,能够避风而近水便有气场畅达之感。所以风水理论以藏风得水为堪舆的主要标准之一。

3、形势说:欲藏风得水,首先必须选择好“形势”,所谓“千尺为势,百尺为形,热来行止,是为全气”,指的正是这种形势对于风水的作用。

4、四灵说:四祥神兽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无论是阴宅或是阳宅,在对地形地貌的审视上都以此为标准,依照既定方位而求之,以求得到庇护。

5、方位:以土圭法测其方位,确定具体的建筑地点和建筑布局。

要继续追溯风水的端倪,则当着眼于商周的卜宅、相宅活动和研究神话传说及原始人类的穴居与聚落遗址。

风水又被称作“青乌术”和“青鸟术”。《轩辕本纪》:“黄帝始划野分册,有青乌子善相地理,帝问之以经制”。可见风水最初是与地理有关的一种学问。而“青鸟”则源出于以帮阳为主神的崇拜和敬奉,青鸟氏是当时计时天文历法的官。因而,青乌、青鸟合称,恰反映出风水的两大特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这就说明中国古代建筑活动,始终与天文,地理息息相关,风水正是关于建筑的时间、地域空间、周边环境的学问。

卜宅活动始于殷商,甲骨卜辞是有关风水起源的最早记录。卜宅是关于建设城邑,建筑房舍的一种占卜活动,用以卜问上帝以定吉凶。其内容大致有两个方面:1、决定动土兴建的年月日辰;2、选定建造的地点、范围。如卜辞所记:

甲子卜:宾贞,我乍邑? (《乙》五八三)

乙卯卜:争贞,王乍邑,帝若?我从,之唐。(《乙》五七0)

相宅是住宅及其它建筑的定位观测占筮活动。其主要内容有:1、整体考察山川河流,以求安全、吉祥;2、丈量土地,以求生活丰足;3,测量日影,确定建筑朝向,以求保温、采光、避风。殷商时期的盘庚迁都,即是相宅活动,摆脱了一些巫术的虚幻,增添了大量的实际内容,如对毫邑地质、地形的考察,实际上是较之原居处优越,依山傍水,利于统治。史载说“百姓由宁,殷道复兴,诸侯来朝”,盘庚由此而被称为“中兴贤王”。

相宅的主要依据除占卜外,其更具实际内容的则是“土圭法”,“土会法”和“土宜法”。

风水术是十分复杂而又朴实具体的,除了以上的历史源渊,和时代环境及自然科学知识的局限,运用一些朴实的“土法”外,却具有超前的哲学思想。将风水与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月律、五音、河图洛书中的数字,以及方位、季节、色彩、四兽、纳甲、二十四山向、二十八星宿等理论知识充分运用于其中,统一一体进行谐调,首先是从理论上力求到“天人合一”,寻找人与自然和谐的契机。而风水一切具体活动都必须得气。所谓“乘气”、“聚气”、“顺气”、“界气”,……“凡着地……总以气为主,都是要求人的小宇宙之气必须同周围环境的大宇宙之气相协调、相统一,秉乘天地之气而大有作为,这是中国风水观的最基本的要点,因而风水最忌“死气”、“煞气”、“汇气”、“漏气”,认为这样会带来恶运,放跑财源,乃至导致疾病。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要求,和长期实践的经验之总结。

二、风水学的派别与主要特点

风水得气之说的具体运用,由于各人的经验和方法不同,分出了许多的派别。虽然流派繁多,类形复杂,但总体而论,其术分为峦头和理气两大类。所谓“峦头”,原为山川自然形势之选择。“理气”,则为天星方位如何取舍安排。专研究峦头的唤作“形家”或峦头派;专研究理气的唤作“气家”或理气派。称研究风水的人为“形气家”或“阴阳家”。但无论如何,研究峦头的派别,也会以理气合参,研究理气的派别,亦会以峦头合参,只是重点有所分别而已。

峦头即形法理论之要点,以“地理五诀”为蓝本。五诀即龙、穴、砂、水,向。龙:地脉之行止起伏谓之龙。觅龙:(1)找“祖宗父母”,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2)观势喝形,定吉凶旺衰;(3)五星说,九星说,三台、华盖说;(4)察分合向背,分主客正从,主龙四周要有帷幕。察砂:砂是主龙周围的小山。砂通常被分为侍砂、工砂、迎砂、朝砂等。可见砂与龙之间存在着一种主从关系。并且作为住宅,这种主从关系又恰与中国的宗族观念相一致,更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根子。观水:观水在风水理论中与觅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所谓“水随山而行,山界水而止”,足见山水不可分离。又因水主财,因而作为风水宝地,观水应是极重要的一个方面。点穴:点穴是确定阳基的范围,也就象“理气”中的“立极”找静气点一样,有着通同的意义。阳基的理想特点是:地势宽平,局面宽阔,前不破碎,坐得方正,枕山襟水,或左山右水。从点穴的总体上讲,基本上都是依照中国人的生存需要和审美观念所作的考虑,内容比较具体。另外还有望气、尝水、辩土石等,都含有比较具体的现实而科学成份的重要意义。

理气即理法,此派认为:“地径是山川,原有行迹之可见;天纪是气喉,未有行迹之可窥,故必罗经测之,定其位而察其气,……阅冈峦而审龙定气,验地中之形类,鉴砂水之吉凶”。理法的理论比较繁杂,它不象“形法”理论那样直观,而更多地是以不可见之物来解释可见事物的。其主要方法有“八宅明镜”,“阳宅三要及阳宅六事”,“三合宅法”。八宅明镜:是一种以“大游年”变爻的方式,来推导宅与命主的配属吉凶理论。具体地说就是将住宅的方位赋予文王八卦的特性,各方位的数字则依“洛书”之数安排。这种理论并不绝对的认为此一住宅好或不好,而是以为住何住宅都吉凶兼而有之,只是所处方位不同,因而需要把他们处理好而已,也就涉及到住宅的平面布局乃至空间组织。最基本的规则是:门、床、住屋配于吉方,厕所、小屋置于凶方,如此搭配可以达到趋吉避隐凶之目的。八宅明镜这种以八卦、九星为依据的推理方式,比较典型地反映了中国人整体思维的思想脉络,表明了人与天地、建筑之间复杂的关系,符合着东方人关于“人是天地万物巨系统的一部分”的思想。阳宅三要指的是以主、门、灶作为阳宅的三个主要元素;阳宅六事则指门、井、灶、路、厕、碓磨等六个元素。风水对这些元素的要求非常多,总体上说是要一定的规则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布置,如厕不能近灶等。三合宅法是一种以“双山五行”的推论为立论根据的风水法。所谓三合即是:

申、子、辰三合水局。

寅、午、戍三合火局。

已、酉、丑三合金局。

亥、卯、未三合木局。

形法派与理法派常常相互对抗,自我吹嘘,相互贬低,但更多的人则主张二者合用。《入地眼图说》一书就驳斥了只言形法或只言理法的诸多片面性。而《山法全书》则提出了“峦头为体,理气为用”的观点,以求相互补充。

三、风水的重要工具——罗盘

风水罗盘,是决断风水的重要借助工具,将气、理、形、数系统的结合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时间与空间合一的风水器具。在中国历史上,黄帝战蚩尤,风后研究发明指南针装于兵车,明辩方向。后来指南针被普遍运用。随着汉代司南的发明,罗盘的发展经历了漫长岁月,其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到了明清之时,罗盘已相当复杂,所包含的内容也已相当丰富,成为风水地理师的必用之物。

风水地理师取罗盘“包罗万象,经纬天地”之义,又尊称罗盘为罗经。认为罗盘具有“呼风唤雨”的神力。既能相天:“乘气、立向、消砂、纳水”,又能测地:“测山川生成之纯爻,以辨其地之贵贱大小”。还能推时:何时凶,何时吉。于是赞叹曰:“凡天星、卦象、五行、六甲也,所称渊微浩大之理莫不毕具其中也”。的确罗盘集阴阳二气,八卦五行之理,河图洛书之数,天星卦象之形的大成,然而说法繁多,单就“五行”而言就有老五行(又名正五行)、双山五行、小玄空五行、洪范五行、宿度五行,其实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的不同关系排列。而八卦又有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论六十四卦则有方卦、圆卦;至于阴阳地气则更有静阴阳,红黑阴阳等等。罗盘的类型亦是数不胜数,有的只有三圈,有的则多至四十几圈。但一般来说,罗盘大致可分为两大式,即沿海式与内地式。沿海式以福建之漳州,广东之兴宁为代表;内地式以江苏之苏州,安徽之休宁为代表。虽然罗盘的类形极多,但它的基本构成却不外乎三盘三针,余者便是些辅助性的内容。

罗盘是各派推算风水的公式,每派的罗盘都各有特点。现代流行的罗盘主要分为三元鉴(又名蒋盘),或三合盘(又名杨公盘),兼有两个罗盘特性的便称为综合盘,另有一种飞星罗盘但不甚流行。

四、风水文献及名著

历史上至迟在汉代文献中已记载了关于相宅的地理书。至于阴阳术士的活动当为更早。《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许慎注曰:“堪天道,舆地道。”后人以为风水之祖。原书早已失传,内容不详。《汉书》形法类有《宫宅地形》二十卷,也失传,但可以确认为是讨论阳宅地理的书。隋代有《地形志》、《宅吉凶说》、《相宅图》等书也均未传下来。而在民间另一个渠道,风水书籍之多,汗牛充栋,不可胜数。著名的当推晋朝道教神仙郭璞的《青囊经》九卷,唐代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宋代以后风水思想大发展,此类的书越来越多,到《清史·艺文志》相宅相墓共收书八十八种二百五十二卷之多。清初蒋大鸿的《疑龙经》、《撼龙经》、《立锥经》、《三十六龙》、《天玉宝照》,和清代蒋国著《地理正宗》等,亦为其中之名著。

五、风水与中华文明

走进人类历史的古文明,无论驻足在哪位帝王的宫殿或陵寝,聆听着一个个神奇的传说,再从帝王阴宅和阳宅那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中,都可以领悟到悠久的中国文化的特殊挽魅力,它无一不是历代历史与当时文化、宗教、科学、技术最高水平的结晶。它把中国哲学、美学、地磁学、几何学、治金术、建筑学、力学等学科的成就凝集在大地上,在这个阴阳世界里一切都变得扑朔迷离、神秘莫测。气、风、水、阴阳、五行、八卦、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一朝宫殿,牵系着一朝的兴衰,一帝陵寝,倾注了无数人的心智。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术数文化之帝王家的相地术,又叫地理风水术,或称堪舆。

踏遍大江南北,无论是考察研究汉民族或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驻足在他们的阳宅或祖先的阴宅,聆听着一个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再从他们阴宅和阳宅那一址一局一饰一境中,都可以深深感触到悠久的中华民俗文化的深沉积淀,它无一不是当地民族的文化信仰、禁忌、追求、理想、作为等等真实生活的全面写照。它把每一个地域民族的自然经济、环境气候、生活承负、民族精神、民间建筑学、民间艺术等等民俗的心理凝集在大地上,也在这个阴阳的世界里,从一切的体现中,都能够洞察出他们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和喜、怒、哀、乐。在这里,风水观在老百姓的田园生活中,显得是那样的朴素而真实。它关系到每一个人家道和子孙后代的命运。

人类从远古走来,远古洪荒时代,距今约50万年前,北京山顶洞人选择周口店一带三面青山环绕,一面广阔平源,附近有潺潺流水,阳光充足,气候比较干燥的穴居环境,不仅是迫于渔措採集的生产需要,而且是为了安全和趋吉避凶。这是人类最早自发的相地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农耕畜牧业的到来,距今约60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时期,人类由高山逐渐走向平原,开始在平原上选择居住环境“构木为剿”,开始了有意识的相地活动,这是人类和谐自然,顺应发展、征服自然,寻求改变生活面貌的社会科技发展原始动力。随着社会的进化,生产的发展,生活的需要,人们普遍认识到水资源的充足,自然光和作用对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而选择黄河、长江流域为主要发展基地。同时,又认识到洪水对人类的危害,和国家统治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帝王的迁都,特别是历史上著名的“盘庚迁都”东来,不仅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亦功不可没。这其中,相地术都得到了充分的科学运用和理论上的逐渐走向成熟。沿历史而下,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文化多样,越发促使人类探索宇宙本体,追求人生意义的宗趣,相地术亦随之有了“量”的发展,产生形成众多相家和派别。这其中一方面有南北地理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差异,另一方面又受区域民族民俗文化信仰、禁忌的不同局限,再加之师授传承和各人领悟能力的不同,特别是受到当时历史科技文化知识发展水平的限制,和文化交流、信息传播的落后,所以相地术在历史上难免有地域派别性、神煞神秘性、土法落后性和队伍不纯洁性等。但是,它却是人类历史上朴素实在的社会生活与人类理想追求的重要部分,是中华民族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社会生活的文化积淀。迁现代以来,受西方文化之冲击,有人指责相地术为封建迷信实为偏激。今天,在科技水平和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历史时期,相地术作为中华文明的文化积淀,其研究与应用亦应该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存其精华,在“量”的基础上求“质”的精髓,为社会发展锦上添花,为民族复兴再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