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启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周公解梦 > 生活类 >

对报复心理的世俗理解

2021-06-29 02:14:35   灵睿居士

对报复心理的世俗理解

1、孝

  

  作为感恩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孝文化,在中国以及其他东亚国家具有深远博大的影响。在中国,如果一个人不孝,那么,他的社会地位恐怕不会很高,他的舆论处境恐怕也不会怎么好。孝称为中国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已被每个人认可的几乎像呼吸一样再平常不过。

  

  其实,尽孝、孝顺父母是一个人感恩自己父母生育、抚养、教育自己的一种体现。感恩自己的父母在中国人世俗的理解里就是孝。

  

  换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的生命是父母赋予的,其成长成人也是因父母抚养。也就是说,这个人的利益因其父母的行为而产生了极大的增益,那么,报复心理会要求这个人将其从父母那里所得到的利益增益返还给自己的父母。把利益返还给自己父母的过程便是孝。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其实是一种利益的交换。

  

  2、雇用关系

  

  职工的行为使老板的利益产生了增益,那么,老板会拿出利益增益的一部分来给职工,以表示对职工工作的肯定和感恩。这种感恩的利益交换使两者之间的雇用关系得以持续下去。

  

  在职工为老板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老板拒绝支付职工工资或所支付的工资不能令职工满意,那么,职工可能会报复老板或要求老板支付令人满意的工资。这时,雇佣关系可能会因利益无法交换而终止。

  

  建立在报复心理上的老板与职工之间的利益交换,是维持雇用关系得以延续的关键。

  

  3、商品

  

  商品满足了人的需求,是一种利益。而金钱,也是一种利益。

  

  在商店里,顾客付出利益金钱而得到商店提供的利益商品。在饭店,顾客付出利益金钱而得到利益饭食。在旅馆,顾客付出利益金钱而得到利益休宿。在咖啡店,顾客付出利益金钱而得到利益咖啡。总而言之,利益交换主导了商业,是商业的灵魂。而主导利益交换的则是人人具有的报复心理。概言之,报复心理主导了商业利益交换,是商业利益交换的平台,具有平台意义。

  

  如果顾客付出利益金钱,而得不到商家提供的利益商品,那么,顾客的报复心理会要求商家返还自己的金钱利益。而如果商家为顾客提供了商品利益而顾客并没有支付利益金钱,那么,商家的报复心理会要求顾客付出利益金钱,甚至会对顾客做出某种过激的报复行为。

  

  4、宗教与报复心理

  

  人们一般都对父母有很深厚的感情。人们对父母的这种深厚的感情是基于以下两点原因而产生的:

  

  (1)父母是赋予他们生命的人。

  (2)父母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太多太多无偿的付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食物、温暖、教育、消费等基本上一切都是由父母提供的。

  

  因而,我们对父母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这种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便注定了我们会感恩自己的父母。

  

  宗教认为是上帝创造了人类,如果你相信这句话,那么,你对上帝便具有了类似感恩父母的情感,你便会感恩上帝。因为,生你者父母,创造整个人类包括你的则是上帝。

  

  宗教会向人们出售他们认为具有一定世俗作用的神水、神符、赎罪符等宗教商品以聚敛财富。宗教声称自己的宗教商品具有能使人获得平安、消灾、获得神的庇佑等功能,而人们则因此付出自己的金钱交换这些宗教商品。宗教与人们的这种利益交换是基于报复心理产生的。

  

  中世纪欧洲,许多富人们将自己毕生积累的财富全部捐献给了教会。为什么?因为他们被告知:捐出他们所有的财富,死后就能上天堂。否则,下地狱。拿自己毕生积累的财富来交换教会一句死后可以上天堂的承诺,这也是一种利益交换。教会拿着自己无本利益—一句承诺就能交换富人们的所有财富。但双方都是自愿的,各取所需,各自满足。这种利益交换,也是在报复心理这个平台上运行的。

  

  5、忍

  

  一个人因另一个人的行为而产生利益上的损害,但前者并未立即报复后者,而是先不惊动后者以静待时机以彻底报复后者。这就是忍。、

  

  因他人行为而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却不能立即报复,这是很痛苦的,所谓忍字头上一把刀,说的就是做到忍很不容易。因为忍意味着一个人要抑制住自己报复仇人的冲动,克制住自己对仇人的真实情感不要表露出来,甚至还有伪装出对仇人的善意。为报复而忍,付出的代价很大。

  

  忍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一个人他忍到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已经看淡了个人恩怨,不再有报复的念头。

  (2)忍字头上一把刀,就使他能做到什么人都忍,什么事都忍,忍到最后他成了别人的出气包。其他人有什么不痛快的就找他撒气。

  (3)一个人忍到了最后,终于抓住机会报复了自己的仇人。但这时,他忍的经历,可能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