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壬天地盘
天地盘是古代人根据天地运转的规律,和天文星象的规律确定而来。关于天地盘的天文基础,我们持在第四章详细地介绍。在本章我们只介绍它的具体演算方法。
天地盘是用月将加正时而确定的。
什么是月将呢?陈公献在《大六壬指南》中说:"月将即日宿太阳也。正月雨水后,日缠之次,入亥宫乃登明将也;二月春分后,日缠降娄之次,入戍宫乃河魁将也。~~"
雨水和春分是每个月的气、不是节。即正月过了雨水气以后,太阳日缠就在亥宫,二月春分气后、太阳曰缠就在戊宫,我们这样依次推下去。见图一
日六 日五
缠月 缠月
在大 在夏
午暑 未至
后 后
七月处暑后日缠在巳 巳 午 未 申 四月小满后日缠在申
八月秋分后日缠在辰 辰 酉 三月谷雨后日缠在酉
九月霜降后日缠在卯 卯 戌 二月春分后日缠在戊
十月小雪后日缠在寅 寅 丑 子 亥 正月雨水后日缠在亥
后十 后十
日— 日二
缠月 缠月
在冬 在大
丑至 子寒
图一 月将
图中、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组成的方盘为一个固定的地盘,叫固定盘,称为十二宫。无论什么时候,在盘上的组合形式都是不变的。
在固定盘中,是以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依此类推。所谓寅月、卯月等称为月建, 即建寅建卯等。和月建相对的就是躔,所谓缠,就是缠住或停留的意思。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亥宫,在寅月,太阳就停留在戍宫。
在一年十二月中,每过中气,太阳就会移动一个官。太阳在每一宫里,要停留30天左右、为一个月。在这个月内,太阳主事,所以叫月将。
至于什么是訾诹、降娄等等则称为十二次,表示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而每年所在的位置。过去是用岁星纪年,后来岁星被太岁所代替。
知道月将,再根据起算的时间,就可以确定天地盘了。
如我们在正月雨水后的午时算一件事,那就将月将亥加在天地盘的午上面叫做亥将在午时,形成一个活动盘,或者叫天地盘。如图二。
亥将午时
戌 亥 子 丑
酉 寅
申 卯
正月雨水后未 午 巳 辰日缠在亥
图二 天地盘
活动盘一确定,就必须要用到当天的天干和地支。因为六壬课式只有一个天干,并且要把它化为地支。这就要用一种遁干方法,怎么遁?我们来看看十个天干在固定盘上的位置。
丙戊 丁 庚
巳 午 未 申
乙辰 酉
卯 戌 辛
寅 丑 子 亥 壬
甲 癸
子、午、卯、酉叫做四正,没有天干可遁。其它叫作四隅,可以藏匿天干,每宫一个。因为戊己属土,由火所生,所以它遁在南方的巳宫和未宫里。
当天的天干遁在哪一宫,在这一宫上所乘的活动盘地支,就是这个天干所化的地支。
第三节 四课
什么叫四课?所谓课就是一种模式、一种规范,它也代表一种程序、一个系列。六壬太极生两仪,就是天地盘;两仪生四象、就是四课。两仪在动静之间,即将产生事物。四课为事物形态已具,主客己定,彼我已分。
当天的天干地支又叫日辰,日为阳、辰为阴。干上所得之神叫干上阳神,为为第一课,叫阳中之阳为太阳;支上所得之神叫支上阳神为第三课,叫阴中之阳为少阴;干上阴神为第二课,叫阳中之阴为少阳;支上阴神为第四课,叫阴中之阴为太阴。如图四(四课)。
正月甲子日辰时亥将
第 第 第 第
四 三 二 一
课 课 课 课
寅 未 辰 酉
未 子 酉 甲
子 丑 寅 卯
亥 辰 酉上见辰
戌 巳
甲遁于寅被酉所占 酉 申 未 午
子上见未
取课之法很简单,甲遁于寅,而寅宫又被酉所占,故第一课为干上阳神见酉,把酉移到第二课下面,再找固定盘上酉宫内所乘的地支,酉上见辰,故第二课日阴为辰,第三课下面为子(因为当天地支为子),固定盘上子宫见未,故辰阳为未,第四课也是把辰上地支移到下面,未上见寅,故辰阴为宫。
注意:地盘在下,为静;天盘在上,为动。四课中下面一行都在地盘上找,上面一行都在天盘中找,故有主客,上下、天一顺逆之分。